教學特色 (3-6歲)

蒙特梭利教學規劃
(1)日常生活教育

日常生活自理

日常生活教育專案包含應對進退的禮儀、生活技能的基本動作、精細動作與粗大動作的發展、照顧自己與環境等等。主旨在於訓練孩子適應環境,奠定獨立生活的基礎,並藉此培養手眼協調、專注力、耐心、秩序感、互助、愛物的好習性。

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用到的動作,例如:走、坐、站、拿、搬、放、倒、折、剪、切、貼、縫、編、捏、夾、轉、擦、撕、打、敲、卷、削、揉等都是我們的教育目標。從這些動作的訓練,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愈來愈精確、專注時間愈來愈久,以後要學習複雜的數學和語文就不成問題了,因此我們說日常生活教育是所有蒙特梭利教育專案的入門。

(2)感官教育-探索與體驗

感官

蒙特梭利的感官教具,都經過科學的設計,強調單一的特性,例如顏色、大小、長短、輕重、形狀、味道、冷熱等等。以長棒為例,是一種學習分辨長短的教具,所有的棍子外表看起來都一樣,只有長短不一樣,讓兒童學習分辨長短。

我們的身體包括頭腦、感覺器官與運動器官三種要素。感覺器官吸收環境訊息,送給大腦分析,最後再透過運動器官反應出來。我們的日常生活教具幫助運動器官更加熟練,而感官教具則幫助我們的感覺器官更加敏銳,二者相輔相成,奠定兒童學習的基礎。
在教室裡,每一件感官教具都各有不同的特質,不同大小、不同顏色、不同材質乃至發出不同的聲音,孩子透過親身的探索不但提高了對環境的觀察力,也累積出對事件特徵及特質的概念。

(3) 數學教育-讓孩子愛上數學

數學

一般人畏懼數學,大多是因為它的「抽象」特質。可是蒙特梭利設計的數學教具,有辦法化繁為簡,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,讓孩子們再也不懼怕數學。美國教育專家史坦丁先生(E. M. Standing)說過,在他三十年的教學經驗中,從沒碰到一個蒙特梭利教育體系下的孩子,不喜歡數學。的確,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國仍然持續發生,無論資質如何,孩子們都能透過蒙特梭利的數學教具,學習抽象又難懂的數學概念,自然的養成「不怕數學、喜歡數學」的推理習性。

在蒙特梭利的教學環境裡,孩子能透過操作眞實的教具,學習和瞭解數學的概念。

(4)語文教育

語文

蒙特梭利根據人類語言發展的特性,從「聽」開始,到增進字彙、書寫的預備、閱讀與文法等等,有計劃地帶領幼兒進入語文的奇妙世界,證明世界上的任何兒童,都可以在語文敏感期,經由正確的引導,發展出令人驚奇的效果。

語文的學習,具有普世的共通性。世界上每一個民族在傳遞語言方面,都是透過兒童來執行,而兒童們也從來沒有讓成人失望,總是忠實又準確地把語言流傳下來,一代又一代。唯獨文字部分,需要更精密的教育設計,才能説明兒童理解文字抽象的意義,進而做深入的表達。所以要排除文盲,需要有計劃的教育,而蒙特梭利的語文教育,不論聽說讀寫,都能讓兒童循序漸進,快樂學習,連外國語文的學習也有幫助。

在育圃的環境中,我們提供給孩子中文及美語之雙語刺激,提升未來的競爭力。

(5)文化教育

文化

植物學,動物學,天文學,地質學,歷史,地理,音樂等,與人類生存環境有關的人、地、事、物等各種知識,建構其對大自然認識的領域和深度,讓孩子懂得熱愛生命,熱愛生活,進而關心我們生存的環境。

在育圃的環境中,我們以實際的生態教育帶入教室內,每一周都由專業的自然老師帶孩子認識不同生物的特色及習性,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。

另外課程中也安排了地球教育及認識世界上不同國家的活動,讓世界觀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萌芽。

(6)種子圖書館

種子圖書館

『閱讀』是很重要的能力。

據許多國外的專家學者研究:如果小學三年級前,還不能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,在未來的學習過程將面臨巨大的困難。『閱讀』就是「如何『知』」的能力,是一把萬能的鑰匙,能夠打開任何一道「知識」之門。

期望『閱讀」的種子可以在育圃萌發,在育圃茁壯,

更期待育圃的孩子在生命早期,建立未來學習的閱讀力。

育圃種子圖書館開放每週五讓孩子、家長借書、還書,每天都安排時間,規畫學習內容,讓每一組的孩子都有機會正確使用圖書館,徜徉於書海。更在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晚上,由熱情的家長為孩子們一棒一棒地熱力說故事,我們期待透過爸爸媽媽接棒說故事,把閱讀的能量提升到更高更遠的地方。

(7)戶外體驗式學習

戶外體驗

定期帶孩子們踏出都市的圍籬,走向戶外探索大自然的奧妙,實際地與我們生存的環境互動,讓孩子們歡樂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