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高鐵推出「寧靜車廂」的消息,引起了許多討論。有人認為這是對親子族群的不友善,也有人覺得終於可以在長途旅程中好好休息。 但如果我們撇開「立場」,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 ...
有一本書,看似簡單,卻總讓人在翻頁的時候停下來思考。那是 Shel Silverstein 的《失落的一角》。 故事裡,一個圓形少了一塊,滾不快也滾不穩。於是它踏上旅程,尋找那個「剛剛 ...
孩子玩遊戲,不只是為了開心。 當他假裝當醫生、蓋城堡、煮飯菜, 其實正在學著觀察世界、理解人際、練習合作。 遊戲,是孩子理解世界的一種語言—— 而大人能做的最溫 ...
孩子說「我不會」的那一刻, 其實不是放棄,而是在偷偷問——「你還相信我嗎?」 自信,不是天生的,而是從一次次被理解、被等待、被鼓勵的經驗裡長出來。 讓孩子知道:做 ...
孩子總說:「我自己來!」 可是當時間緊迫、生活忙亂時,我們常忍不住替他做完所有事——幫他穿鞋、幫他收玩具、幫他扣鈕扣。 那一刻,事情變快了,但孩子「想自己來」的 ...
孩子搶玩具時,你是會立刻制止、還是先蹲下傾聽? 每個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那個混亂又無奈的瞬間。 但在孩子的世界裡,搶玩具不只是「不乖」——那是他正在學著怎麼進入關係 ...
學習,不是孩子被教會了什麼,而是他願意再試一次的勇氣。育圃教育的老師們相信,真正的學習發生在孩子自己「想懂」的那一刻。 當他摺好一架終於飛起的紙飛機、穿上自己努力套好的鞋 ...
禮貌,從來不是一句「要說謝謝喔!」的提醒,而是一種能被感受到的溫柔。育圃教育相信,真正的禮儀不是教孩子說什麼,而是讓他在被理解與尊重中,學會如何對人溫柔。 當孩子能在生活 ...
每天放學後,孩子們最重要的任務幾乎都是——「寫功課」。有的孩子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,甚至還能有餘裕去玩積木、畫畫、閱讀或出去騎腳踏車;但也有的孩子,總是要花掉 ...
有位媽媽曾笑著說:「我家孩子做什麼都撐不過三分鐘,怎麼讓他專心啊?」但她沒發現——孩子能專心,其實是有「前提」的。 我們常以為「專心」是一種能力,其實它更像 ...
當孩子說出「我不要」,那不是叛逆的開始,而是他第一次嘗試成為自己。育圃教育相信——教育的起點,不是教會孩子聽話,而是教會他被理解。尊重,不只是禮貌的字眼,而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