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兒教養區

培養孩子為人服務的榮譽感

  • 2025-10-02
  • 56 views

孩子,是我們的小小英雄:從「幼兒園小幫手」萌芽的榮譽感與服務精神 

每天接送孩子時,您是否曾留意到幼兒園裡那群忙碌又認真的小身影呢?
 
他們有時穿梭在教室,將牙刷一支支精準地放回屬於它的杯子裡;有時,他們小心翼翼地分發餐袋,確保每個同學都能在自己的椅子邊找到。他們可能是摺疊衛生紙的小專家,也可能是整理書籍的小達人。這些在大人眼中看似簡單的「雜事」,卻是幼兒園裡最溫暖、最有意義的實踐教育
 
當我們的孩子被賦予「小幫手」這個頭銜時,他們身上所穿的不僅是一件可愛的圍裙,更是肩負了責任感與榮譽感的無形披風。 

我能幫忙!榮譽感在服務中紮根 

回想一下,當孩子成功將餐袋發給正確的同學,並得到一聲「謝謝」或老師一個肯定的微笑時,他們的小臉蛋上是不是總是充滿了驕傲與光芒
 
這種光芒,正是榮譽感的最初形狀。
 

教育心理學家常提到「自我效能感」(Self-efficacy),指的是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或達成目標的信念。當孩子被賦予任務,並且成功完成時,他們會產生「我做得到!」、「我是有能力的!」的強大自信。

在幼兒園當小幫手,就是孩子們累積自我效能感的絕佳機會。他們不再只是被服務者,而是貢獻者。這種從「為自己」到「為大家」的轉變,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動是有價值的、是能為群體帶來幫助的。這份被需要的感覺,遠比任何玩具或零食都更能滋養他們的心靈,讓他們體會到「服務是一種光榮」。 

觀察與確認:從分發餐袋學會的細膩 

還有一個非常動人的細節:孩子們在分發餐袋的過程中,展現出的專注與細膩

這絕不僅僅是「發東西」這麼簡單,它是一連串複雜的認知與社交學習:

1.專注的觀察力與記憶力: 有些孩子能憑藉「這個是小花朵圖案的,那是小明的」、「這個是藍色的,那是莉莉的」來進行辨識。他們從外觀形狀、顏色、圖案中,建立起強大的配對與分類能力,這也是未來學術能力(如數學和科學)的基石。

2.主動的語文探索: 餐袋上的名字,成了最實用、最有動機的學習素材。當孩子為了「正確發放」而主動詢問老師:「這個字是誰?」時,他們對文字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被徹底點燃。比起枯燥的識字課,這種在真實情境中產生的需求,更能讓知識深植人心。

3.社交的確認與服務精神: 當他們發完後還會問一句:「這是你的嗎?」這簡單的一句話,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與確認,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服務態度。他們在實踐中學會了:真正的服務,不僅要完成任務,還要確保服務的對象感到滿意與正確。 

家長可以怎麼做?延伸小幫手的價值 

幼兒園為孩子種下的這顆「服務」的種子,我們可以將它帶回家裡,讓它開花結果。

1.賦予家務小任務: 讓孩子成為家裡的「牙刷小幫手」、「碗盤發放員」或「襪子配對員」。請記得真心感謝他們的貢獻,並肯定他們「做得很好」。

2.強調「我們」的力量: 當孩子主動幫忙時,告訴他們:「謝謝你,因為你的幫忙,我們家變得更整齊/更有效率了!你幫了我們一個大忙。」讓他們明白,服務是共創美好生活的一部分。

3.用生活引導「看見需求」: 當您看到鄰居需要幫忙、或家庭成員需要幫助時,溫和地引導孩子:「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麼幫忙爺爺/奶奶呢?」這能培養他們設身處地、體察他人需求同理心

透過這種方式,孩子們不會覺得「幫忙」是一種負擔,而是一種習慣、一種能力,更是一種榮耀。因為他們知道,自己是這個家庭、這個班級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

讓我們一起,用溫暖的鼓勵和堅定的信任,看著我們的小小英雄們,在服務中逐漸長大,成為一個樂於助人、充滿自信與責任感的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