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兒教養區

學習,在教室裡,也在陽光下

  • 2025-07-08
  • 111 views

陽光灑落在公園草地上,微風吹動著葉片發出沙沙聲響。孩子們穿著輕便的運動服,在老師的帶領下,赤腳踏上柔軟的草地。他們仔細觀察著蝸牛爬過石頭的路線,追逐著蝴蝶的飛行軌跡,也在沙坑中合作建造屬於自己的「小城市」。這不是戶外遊戲時間的延伸,而是育圃幼兒園日常學習的一部分——學習,不只在教室裡,也在陽光下。

對0到6歲的幼兒來說,世界的每一個角落,都是一間打開知識與想像力的大教室。他們透過感官去感知世界,透過身體去探索環境,在每一次的經驗中,建構屬於自己的理解與知識。教育研究指出,當孩子的學習能穿梭於室內與戶外環境之間,不僅有助於提升專注力與創造力,還能增強情緒穩定、問題解決能力與自我調節能力。

因此,在育圃幼兒園,學習不被侷限於課桌與教材之中,而是擴展到每一處孩子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間。

在戶外,學習與感知共舞

當孩子在草地上奔跑、在泥土中挖掘、在自然中觀察,他們正在進行一場真實的感知教育。透過這些自然經驗,孩子發展了大肌肉與空間感,理解了動植物的生命週期,也在與自然互動中產生對環境的尊重與好奇。

例如,在一次「落葉調色盤」活動中,孩子們撿拾各式各樣的葉子,學習觀察顏色的變化與葉脈的結構,進一步進行分類與創作。這樣的學習經驗,不只是生態教育,更融合了科學觀察、藝術創作與語文表達。

在教室,探索與思辨並進

室內學習環境則提供孩子更多邏輯建構與細緻操作的機會。在教學活動中,孩子透過觀察、操作與討論,發展語文、數學與社交能力。例如,在玩具建構區,孩子們學習空間配置與物體平衡;在語文區,孩子們練習認字、講故事,發展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考;而在團體活動中,則進行角色扮演與合作遊戲,練習人際互動與情緒表達。

這樣的教學設計,讓孩子的學習不只是被動吸收,而是透過主動參與、動手實作,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。

教室與自然,共同成為孩子的學習場域

我們相信,戶外與室內的學習空間並非彼此對立,而是相互補足的兩個場域。透過動態與靜態、感知與思辨的平衡發展,孩子不僅學到知識,更學會如何生活、如何探索世界。

學習,不只是一種「做」,更是一種「活著」的狀態。

在育圃,我們陪著孩子穿梭於書本與自然之間,在每一段日常中感受生命的美好。從觀察一隻蟲子、聽見風的聲音,到完成一次搭建、說出自己的想法,這些看似平凡的歷程,正是孩子最深刻的學習。

我們珍惜每一段充滿感知與探索的童年旅程,因為我們相信,走過自然,也就走進了孩子的心與未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