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兒教養區

隱形的殺手 — 學習創傷

  • 2020-12-29
  • 845 views

有些情境會想逃避、有些科目自動掠過….

在朋友間往往會談到"我有數學恐懼症"、"我的英文超級爛"、"我最怕xxx科目"、"我最討厭xxx科目"…..,以上這一些還說得出來的討厭,很高的比例可能是真的沒學好,或是從小老師的教法讓人覺得無趣而不想學。

有一種情緒是很難說清楚的狀態,例如就是討厭小孩吃飯亂糟糟、看見小孩把玩具弄壞就暴怒、或是逃避研習上課等,或是你的小孩逃學、說謊、霸凌別人、怯懦、呆滯等,都可能是因為學習創傷這個隱形殺手所造成的顯性行為。

學習創傷是如何造成?何時造成?誰造成的?傷害到底有多深?以上是八股的問題,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有學習創傷,當然就無法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由來,更別說我們是否能記得學習歷程的圖像,但總有個影子住在自己心裡,時不時地就會跳出來讓自己暴怒或退卻逃避。

以姵儀老師來說,在畫畫方面就完全不想碰,千方百計地逃避任何關於要畫的事,甚至是連描摹都不願意,因為從小我就被畫畫分數而徹底打敗,但大家別以為都是畫畫老師的錯,忽略了教育是一個生態系,這個生態系造就了每個人的行為,例如畫畫得用分數評量,再選出最高分的去參加班際比賽,那參與分數制度的所有人都是學習創傷的一小角,然每天在一小角一小角的影響下,最終,學生得被動的接納自己畫畫很爛的訊息,且真的相信自己真的沒有天賦。

學習創傷2

學習創傷可能來自於無意的瞬間,也可能是複雜情境的累加,最大宗的加害者來自於父母,因為父母總認為自己有巨大的管教權,但卻常常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與理解、等待孩子的教育觀;老師是緊追在父母之後的加害者,老師過大的權威讓教育的現場不容易產生足夠且良善的溝通,導致學生成為學習的被動的接收者,且不管是否合理適當,學生沒有發言權;同儕壓力是導致學習創傷的第三種幫兇,社交技巧成為孩子生存的重要糧草,看似單純的校園,其實潛藏著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成績角力,學校生活的愉悅與否關係著學習創傷的傷痕級數。

現在就來檢視看看自己與您的孩子,是否因為下列情境而無意間被傷害了:
1. 一個感覺被歧視不削的眼神、動作或表情。
2. 一段不愉快的學習歷程。
3. 一件巨大的責備或羞辱。
4. 長期被忽略的寂寞與無助。
5. 長期處於緊張與壓抑。

學習創傷總是如影隨形的跟著,造就了孩子和成人面對事情的反應和防衛機制,現在開始,好好的思考自己小時候所受的傷,努力調適並治癒那道傷痕,唯有這樣,我們才懂得如何保護與創造好的學習生態圈,不再讓孩子傷痕累累的長大。

原文來源 姵儀老師的教育觀察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