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兒教養區

從皮克勒的眼光看育兒:慢一點,其實更快

  • 2025-08-19
  • 3 views

 

在現今的社會裡,幾乎所有事情都在比速度。捷運要快、網路要快、工作的進度要快,甚至連育兒也常被無形地套上一個「效率」的標籤。
但皮克勒提醒我們:「在糾結的情境下慢一點,其實是更快的推進。」

這句話聽來矛盾,卻蘊藏深刻的智慧。

為什麼要慢下來?

對嬰幼兒而言,世界是全新的。他們需要時間去感受、去理解、去回應。當大人急匆匆地幫孩子穿衣、換尿布、餵副食品,動作雖然迅速,但孩子卻常因跟不上節奏而哭鬧不安。而當大人放慢腳步,用溫柔的語氣告訴他:「寶貝,我要幫你換衣服囉。」再停頓幾秒,等待他的眼神或動作回應後才開始,整個過程不僅更順暢,也讓孩子更安心。

這正是皮克勒理念所強調的:育兒不是比速度,而是在過程中與孩子同在

慢的力量:舒緩與優雅的節奏

放慢腳步,不代表低效,而是一種有意識的陪伴。這樣的節奏,對大人和孩子都有益處:

  • 對孩子
    減少過度刺激,避免因慌亂而煩躁不安。他能更自在地理解正在發生的事,並感受到自己被尊重。

  • 對大人
    你會發現,當不再被「快一點」的念頭催促,育兒過程變得更從容。孩子的哭鬧減少,你的壓力也會隨之減輕。

皮克勒相信,這種慢,才是通往「快」的真正捷徑。因為當孩子願意合作,日常照護自然變得更順暢。

尊重寶寶,視他為獨立的個體

在育圃,我們強調:孩子不是「等待被照顧的嬰兒」,而是一位正在與世界互動的小小人。他的身體屬於自己,他有權利被告知,也值得被等待。當我們用舒緩、優雅的節奏陪伴他,孩子會慢慢學會自我調節,並在安全感中展開探索。

下次當你覺得育兒很「趕」,試著提醒自己:先放慢呼吸,再放慢動作。用溫柔的眼神與孩子對視,輕聲告訴他你要做什麼,然後,等他一下。你會發現,這個「慢」不僅讓孩子更安定,也讓你的育兒時光變得更加美好。

因為真正的陪伴,不在於做得多快,而在於能否與孩子同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