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兒教養區

短影音育兒,偷走了孩子的專注力?

  • 2025-09-23
  • 60 views

週末的餐廳裡,常見這樣的畫面:爸爸媽媽忙著點餐,小小孩吵著不耐煩,於是手機遞上去,短影音開始播放。畫面裡,顏色鮮豔、音效誇張的動畫一個接一個,孩子立刻安靜下來,雙眼直直盯著螢幕。爸媽鬆了一口氣:「終於可以好好吃頓飯了。」

這樣的場景,你是不是也很熟悉?

在現代育兒裡,短影音似乎成了「育兒神器」:快速、方便、立竿見影。但當孩子越來越習慣這種「三秒一個笑點、五秒一個爆點」的節奏時,他們的小腦袋會發生什麼事呢?

注意力,為什麼變短了?

寶寶的大腦就像一座正在施工的工地,每天都在拼命搭建專注與思考的道路。當環境的刺激過於快速、過於強烈,孩子的大腦就會「習慣被轟炸」,於是:

  • 聽故事時,兩頁就坐不住;

  • 拼積木時,三分鐘就喊「好無聊」;

  • 吃飯時,總希望有螢幕才願意張嘴。

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:孩子若長期沉浸在快速切換的影音刺激中,專注力會逐漸被「短切片」化,難以培養長時間專心投入的能力。

真實的親子日常

小宥 2 歲時,吃飯一定要看短影片。不給,就哭鬧不止。媽媽無奈地說:「不看就一口都不吃,怎麼辦?」
直到有一天,阿嬤用最傳統的方式:邊餵飯邊唱歌。小宥被阿嬤的歌聲吸引,一口一口慢慢吃,竟然沒有要求螢幕。那一刻,媽媽才意識到:其實孩子並不是一定要螢幕,而是需要「陪伴」和「引導」。

陪伴,是孩子專注力最好的養分

蒙特梭利提醒我們:「孩子的專注力,來自自由選擇與投入活動的時刻。」
當孩子自己反覆倒積木、翻閱繪本、畫線條,他正在用自己的節奏練習專心。

皮克勒也說過,孩子需要一個 可預測而不被打斷的環境,在其中安心探索。這意味著:當我們願意收起螢幕,陪孩子慢慢玩、慢慢看,他才能在安靜的時光裡,培養專注與耐心。

該怎麼做,才能慢慢戒掉短影音?

  1. 從餐桌開始:嘗試不用螢幕,改用親子聊天或小遊戲轉移注意力。

  2. 創造專心的時光:每天給孩子固定 15 分鐘,讓他自由玩積木、畫畫,不要打擾。

  3. 父母身教:孩子最會模仿。如果爸媽時時滑手機,孩子自然也難以專注。 

短影音確實方便,但它像一顆糖果,甜得快,卻容易偷走孩子的專注力。真正能陪孩子走得長遠的,不是螢幕的熱鬧,而是大人溫柔的陪伴與穩定的生活節奏。

下一次,當孩子喊「好無聊」時,不妨給他一盒積木、一支蠟筆,或乾脆陪他在公園的草地上發呆。因為在那些安靜卻專心的小時刻裡,孩子正在學會一生最重要的能力——專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