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
某天,我到安親班給孩子們帶課程,有位三年級的孩子跟我說:「姵儀阿姨,你這麼老了還要去上學喔?」超級開心孩子問了我個好問題!
決定要更好,才有機會好。給孩子們一個為何要學習的好理由:「孩子呀,這個世界對你來說有好多新奇的事,所以你每天都會有問不完的問題,想要一玩再玩的遊戲,那你覺得你要學到幾歲,才可以把這個世界想學的事學完呀?」看著稚嫩的小臉,很高興他看到成人也在學習的一面,因為那對他的學習人生很重要。
也許是台灣考試制度的關係,多數的孩子經過了國中三年,加上高中三年的「苦讀(苦毒)」,對於讀書和學習的興致早已消磨殆盡,所以在大學或是踏出校園後,大多在「被公司逼迫」下才會去上些課,而失去學習動力的成人,往往用滑手機消耗課堂時間,不僅成長有限,連帶也影響工作效能,更重要的是漸漸地容易產生對生活的抱怨和知識訊息的落後。
談到這個議題,我也好奇地去搜尋不同國家民族對於閱讀和終身習慣的資料,但我相信有一個結論是肯定的——成人的生活方式絕對是孩子未來生活的翻版,父母如果自己不學習,就也不用怪孩子怎麼不好好讀書;如果父母自己都滑手機度日,那孩子窩在虛擬世界也不奇怪了;如果父母自己的生活不夠精彩,那孩子也無法學習到如何經營精彩的人生。
道理很簡單,就是要去實踐!
學習是為了能遇見更好的自己!
只有自己能決定自己未來的樣子!
孩子無時無刻在學習成人的生活模式,成人可以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榜樣!
原文來源 姵儀老師的教育觀察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