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兒教養區

玩,不只是玩而已

  • 2025-10-20
  • 6 views

 

孩子玩遊戲,不只是為了開心。
當他假裝當醫生、蓋城堡、煮飯菜,
其實正在學著觀察世界、理解人際、練習合作。
遊戲,是孩子理解世界的一種語言——
而大人能做的最溫柔的事,就是相信:
「玩」本身,就是最深的學習。

你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畫面?孩子拿著一根湯匙、一條圍巾,就能玩上半天。有時一張紙箱變成太空艙,幾個積木變成怪獸城堡。但大人看久了,心裡忍不住想:「這樣玩有意義嗎?是不是該做點正經的學習?」

於是我們拿出教材、找遊戲課、報才藝班——卻忘了,孩子最自然、最真實的「學習力」,其實就藏在自由玩耍裡。

遊戲不是為了打發時間,而是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。

我們常看見——孩子們排排坐,用積木搭出「巴士」,一個當司機、一個當乘客、還有人負責收票。這不只是玩,他們在模擬現實、練習溝通、嘗試合作。而大人若能退一步,不插手指揮、不急著糾正,就能看見孩子遊戲裡蘊藏的智慧。

孩子透過遊戲發展想像力、專注力與社交能力。他們在「假裝」中學會觀察,在「規則」中學會等待。遊戲,是孩子主導世界的第一堂課。但現實裡,我們常看到另一種焦慮——「他都玩同樣的東西,不會太無聊嗎?」「每天都玩廚房組、不學點別的會不會浪費時間?」重複遊戲,恰恰是孩子在「深化經驗」。當他一次又一次煮飯、蓋房子、當醫生,他其實在內化角色、探索因果,也在建立安全感。

有一次,小恩在角落玩「開餐廳」。他先排餐具、再切假食材,忙得不亦樂乎。同學搶走了湯匙,他皺著眉:「那是我的!」老師沒有介入評判,而是問:「你想要那支湯匙,是想繼續煮湯,對嗎?」小恩點頭。老師再問另一個孩子:「那你願意幫他一起煮嗎?」兩人對看一下,居然真的一起開始「分工合作」。

這一幕,看起來只是遊戲,但背後卻是孩子在學著協商、合作、理解他人。這,就是遊戲的教育力。

大人的角色,不是安排,而是陪伴。當我們放下「玩要有成效」的焦慮,孩子反而能在自由的遊戲中,培養出真正的學習力。有時候,最棒的教育不是「教會孩子什麼」,而是「給他空間自己去發現」。

所以下次孩子又拿著湯匙、圍巾、紙箱「亂玩」時,千萬不用擔心、阻止,也許他正在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。

玩,不只是玩而已。那是孩子用心生活、用力長大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