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兒教養區

孩子畫畫,不是為了交答案

  • 2025-08-13
  • 9 views

在育圃的日常裡,我們常常看見這樣的情景——孩子坐在地墊上,手裡握著彩色筆,毫不猶豫地在紙上、在畫板上,甚至在一塊大大的畫布上揮灑顏色。
有時是一道蜿蜒曲折的線條,像一條秘密的河流;有時是一整面明亮又飽和的色塊,像一個未被命名的星球。

你問他:「這是什麼呢?」孩子可能會抬起頭想一想,歪著頭笑笑地回答:「我也不知道耶!」

對我們來說,答案或許重要,但對孩子來說,創作的當下,重點從來不是「畫某個東西」,而是「感受那個時刻」。
我們深知,藝術創作對孩子來說,不是考卷上的題目,更不是一份需要按標準完成的作業。

孩子用畫筆說的,是心裡的語言

成人的世界習慣追求明確的結果與正確的答案,我們常急著知道「這幅畫是什麼」、「它代表什麼意思」。
但孩子的世界裡,畫筆走得更自由——他們先畫了、先玩了、先投入了。那份純粹的直覺與全神貫注,是心智最自然、最真誠的表達方式。

我們重視的並不是作品的「像不像」,而是孩子在創作時的專注力、想像力與情感流動。一筆一畫之間,孩子或許在表達一段記憶、一個感受,或只是單純享受色彩流動的快樂。這是一種比言語更直接的溝通方式——一種「心」在對「心」說話的語言。

一個能自由塗鴉的舞台

育圃努力營造一個安全、開放、無壓力的藝術空間。這裡,顏料、畫筆、畫紙、牆面、甚至地板,都可以是孩子探索的舞台。我們允許顏色重疊、允許線條交錯,也允許作品「沒有看得懂的主題」。

我們不會催促孩子完成,也不會替孩子「修正」作品,更不會拿著範例要求他們跟著畫。因為我們相信——當孩子知道自己被尊重、被允許,他的創作會更真誠、更多元,也更貼近他的內心世界。

陪伴,而不是指導

在育圃的每一天,老師們做的,是安靜地在一旁陪伴、觀察、回應。我們會蹲下來,與孩子平視,聽他分享靈感的來源,或只是單純看著他專心揮動畫筆。有時,老師只需要一句簡單的「哇,好特別的顏色!」,就能讓孩子的眼睛亮起來。

我們不預設結果,也不替孩子決定下一步該怎麼畫。因為孩子的每一次創作,都是一場屬於他的冒險——或許是一次對顏色的探索,或許是一次對情緒的釋放。

創作,是生命力的展現

孩子畫畫,並不是為了交作業,而是在展現內在的生命力。那是一種源自本能的創造慾望,是人類最初、最自然的表達方式之一。

我們每天都見證這樣的時刻:一張張色彩斑斕的畫紙,像是一扇扇打開的窗,讓我們看見孩子的想像力、情感與成長足跡。

因此,我們選擇不催促、不干涉、不限制。我們只是靜靜看見,然後由衷讚嘆——因為我們知道,每一幅畫的背後,都有一個正在綻放的靈魂。

育圃陪孩子走過每一筆、每一畫,不是為了得到一個「正確答案」,而是為了守護他創作的熱情與自由。因為在這段旅程中,孩子得到的不只是作品,更是自信、專注力,以及一顆敢於想像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