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兒教養區

孩子兩三歲還離不開奶嘴?

  • 2025-09-12
  • 11 views

從「口腔期」發展看這件事

晚上九點,媽媽準備收拾碗盤,聽見客廳傳來熟悉的哭聲。2歲半的小宥一邊掉眼淚,一邊喊著:「我要奶嘴!」拿到奶嘴一塞進口裡,他的情緒立刻安定下來,抱著小被被窩進沙發。

這樣的場景,是否在你家也常上演?許多家長會擔心:孩子都已經兩三歲了,怎麼還戒不掉奶嘴?這樣正常嗎?會不會影響發展呢?

口腔期:從嘴巴探索世界

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提出,嬰兒在 0~1 歲處於「口腔期」。在這階段,嘴巴是孩子最重要的探索工具:

  • 吸吮,帶來安全感;

  • 咬東西,幫助認識世界;

  • 含玩具或手指,練習自我安撫。

換句話說,奶嘴對小嬰兒而言,不僅是安撫工具,更是「世界初體驗」的媒介。

為什麼兩三歲還需要奶嘴?

到了兩三歲,大部分孩子逐漸會透過說話、遊戲、抱玩偶等方式來安撫自己。但有些孩子依然依賴奶嘴,原因可能包括:

  1. 情緒安撫的習慣延續
    當孩子感到焦慮、疲累或無聊時,他仍習慣透過「口腔期」留下的方式——吸吮,來尋求安慰。

  2. 需求還未完全轉移
    每個孩子的發展節奏不同,有些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,才會將安撫方式從「嘴巴」轉移到「心裡」或「手裡」(如抱玩偶、找爸媽)。

  3. 環境與依附需求
    若孩子生活中變化較多,或父母陪伴有限,他可能更依賴奶嘴來獲得穩定感。

可能的影響

雖然不必過度擔心,但長期使用奶嘴可能帶來一些挑戰:

  • 牙齒發展:可能造成咬合不正或牙列問題。

  • 語言練習:嘴巴長時間被佔據,減少了說話與發音的練習機會。

  • 自我安撫:若沒有其他方式取代,孩子可能難以發展更成熟的情緒調節方法。

家長可以怎麼做?

  1. 提供替代品:讓孩子選擇心愛的小被被或玩偶,取代奶嘴成為安全感來源。

  2. 轉換口腔活動:提供固齒玩具或健康小點心,讓孩子從吸吮轉為咀嚼,符合年齡需求。

  3. 增加陪伴:孩子要的不只是「吸吮」,更是「被安慰」。多一點擁抱與對話,能減少對奶嘴的依賴。

  4. 逐步戒除:不要突然收走奶嘴,可以先限制在睡前或特定時段使用,慢慢縮減。

給家長的提醒

兩三歲還依賴奶嘴,並不代表孩子「落後」,而是他的口腔期需求仍在延續。這是發展歷程中的自然現象。重點不在於「馬上戒掉」,而在於 如何幫助孩子慢慢找到新的安撫方式,把「安全感」從嘴裡,轉移到心裡。

親愛的家長,當孩子喊著「我要奶嘴」時,不妨想一想:他真正需要的,或許不是那個奶嘴,而是你的一個眼神、一個擁抱、一句「我懂你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