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們可能有此疑問:「孩子都會自己看書了,還需要讀睡前故事嗎?」
其實,睡前故事的價值,不只在於識字與理解,而在於情感的連結與安全感的建立。
孩子小的時候,透過你的聲音、懷抱與節奏,安心入眠;孩子漸漸長大,儘管他已能自己翻書、閱讀,卻仍會說:「今天要你唸。」這不是退化,而是一種心理上的需要。
故事,成為一天當中與你連結的儀式;唸故事,不只是讀內容,而是在告訴孩子:「我願意花時間,只屬於你。」
或許哪天,他會說:「我自己讀就好」,那也是一種成長的訊號。
但只要他還願意聽、還希望你開口,這段睡前時光,就是一份珍貴的親子資產。
所以,睡前故事不該設限在幾歲,而是孩子不再需要的那一天。
孩子常在故事中學會等待、理解角色的情緒,甚至學著自己說故事。那是一種從被愛中學習表達的歷程。
給孩子一個晚安的故事,也是在給他一段內建安全感的人生底稿。如果可以,今晚也讀一點給他聽吧,不為知識,只為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