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,有個孩子跑來身旁:「老師你看!」
小手上掛著一條五顏六色的串珠手鍊,臉上表情比拿到奧運金牌還神氣。
我沒有「哇~好漂亮喔!」就結束這場對話。
而是真的、蹲下來、看進他眼裡,一起研究那串珠子是什麼顏色的順序、那條線有沒有不好穿、他什麼時候想到要這樣配色、花了多久、是怎麼堅持下來的……
這些不是隨口聊天,是我在告訴孩子:我看見你是怎麼努力做到的,而不只是漂亮而已。
結果就像你猜得到的一樣,其他孩子也紛紛圍了上來:
「我也會!」
「我做了兩條!」
然後整間教室開始進入「串珠黃金時段」。
但我最喜歡的不是這個結果,而是那個從「我好棒」到「我也想變厲害」的感染鏈。
不追求孩子做得「像樣」,而是想讓他們在一次次被看見、被肯定中,發現「原來我可以更好」。不是表揚一條手鍊,是看見一股力量。
蒙特梭利說得很簡單:我們大人的任務,是守住孩子內在的那把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