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親職講座中,一位年輕媽媽焦急地提出疑問:「老師,我的孩子每天都精神亢奮,常常到很晚也不願睡覺,弄得要上班的我們夫妻倆,身心俱疲。」
老師環顧現場,看見許多年輕父母人手一杯手搖飲,便好奇追問:「孩子也會跟著喝嗎?」媽媽靦腆地點點頭。進一步討論後,問題的答案呼之欲出——孩子每天攝取了手搖飲中的咖啡因與糖分,難怪精神總是過度興奮,到了深夜仍不願意睡覺。
孩子的身體,比我們更敏感
對成人來說,一杯含糖、含咖啡因的飲料,或許只是提神解饞的選擇。但對孩子而言,卻可能是一場「超載」的刺激。
生理層面
咖啡因:會刺激中樞神經,使心跳加快、注意力短暫提升,但也干擾睡眠週期。孩子的肝腎代謝系統尚未成熟,排解咖啡因的速度遠比成人慢,等於在小小的身體裡,累積了過度的興奮。
糖分:短時間內讓孩子情緒高漲,卻會伴隨血糖快速下降,導致情緒不穩定、易怒甚至哭鬧。
因此,孩子看似只是「愛玩不想睡」,其實是身體在為過量刺激買單。
心理層面
當孩子長期處於「被刺激」的狀態,他的神經系統無法得到足夠的休息,會逐漸失去自我調節的能力。這不僅影響睡眠,也影響白天的專注與情緒管理。久而久之,孩子的安全感與情緒穩定性可能都會被動搖。
外在環境的刺激,無形中影響孩子
皮克勒博士曾提醒我們:嬰幼兒對外在刺激的感受,比成人更直接、更敏銳。除了飲食,我們也應注意:
聲音:長期處於吵雜環境,會讓孩子神經繃緊、難以放鬆。
螢幕:快速切換的畫面與光線,會造成視覺與大腦的過度刺激。
接觸物:含有強烈香味或化學成分的用品,也可能引起孩子不適。
孩子不是小大人,他們的身體與心理,對每一個外來元素都誠實地作出反應。這些反應,有時候就表現在「睡不好」「哭鬧多」「專注差」上。
如何幫助孩子回到安穩?
飲食留白
避免手搖飲、含糖飲料或零食,改以水、鮮奶、天然水果取代。讓孩子的身體感受「乾淨能量」。
生活節奏穩定
孩子需要規律,尤其是睡眠。每天固定的晚餐、洗澡、閱讀、入睡流程,能幫助孩子建立可預測的安全感。
大人的榜樣
孩子常常是父母的鏡子。如果家長能以茶水取代手搖飲,孩子也會慢慢學會選擇更健康的飲品。
敏銳觀察
每個孩子的反應不同,父母可以細心觀察:當孩子出現過度興奮或情緒起伏時,是否與飲食或環境因素有關?這樣的觀察,能幫助你更了解孩子的需要。
孩子的「不想睡」,有時候不是壞習慣,而是身體在呼喊「我需要休息,但我被過度刺激了」。當我們願意停下來,檢視孩子每天吃進去、接觸到、甚至聽到與看到的一切,就會發現,原來很多小細節都與孩子的安定息息相關。
良好的互動與親密關係,能給孩子安全感;而健康的飲食與適度的環境,則是讓這份安全感穩固的基礎。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的內在平衡,幫助他安心入睡,並帶著充足的能量,迎接每一個探索的清晨。